研究

写在前面:

这篇是我高中时候写的,当时还延续着初中时候对《百科知识》杂志的喜欢,不知道是在哪里了解到了基因剪刀这个“前沿技术”。到了大概是高一下学期,正好学到了生物必修二的遗传变异一类知识,恰好学校举办个科技节,有所谓涉及生物学科的征文,于是在同学怂恿之下就写出来了;之后再拿去给当时的生物老师看,看完了提了什么意见又改等等,忙活了一阵。结果到最后“展出”的成品我依旧没有见到,只在一个没什么人关注的公众号上面发表,还被拆开连载了三期。一直到后来我整理自己的文稿时,又再做了一些字词的调整。

电子稿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。但是文字稿要更早。我在相机里找到了写出初稿以后拍给别人看的照片,稿子还放在家里一个文件夹收着(如图!)。初稿和现在的成品还是有不少差别的,都是听我当时的生物老师说的,改了一部分设计,但是到后来几年,真的基因剪刀相关的新闻出来以后,发现我初稿写的更接近真实情况。

pic

这次我回头看的时候觉得,好像没必要再调整了。“历史遗留”就是这样的内容。不然以后我凭什么说我这篇写成于那些个新闻之前。(笑)

至于新闻和学术研究现状,现在的我也无心去找了,毕竟不是那个方面的专业。话说如果当初写的时候有涉及到新型冠状病毒,那是不是就更有意思了?只不过这种东西总会有中的时候,却不一定有在大众面前展示的价值。

前言写得够多了。以下是来自过去的“未来”。

研究


(于前中科院基因工程指导小组组长秦民教授家中发现的一沓信)

一 (2014年)

秦教授:

久未问安,您现在身体如何?
承蒙您的悉心指导,我现在在东方研究院做一些与转基因有关的研究,也算是小有成就。不过,许久以前,不,现在您也还是这个领域的专家。所以,此番来信,学生我就是想向您请教一件事。研究院打算开展一个与基因剪刀有关的哺乳类转基因研究。未来几十年,随着这方面的技术成熟,我们相信,以后这会是科研的热门之一。研究院看上了学生我,想让我负责研究。所以,学生想咨询一下您的意见。期待您的来信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7月15日

二(2015年)

秦教授:

上次来信征询您的意见以后很快就收到了回复。期间连一封感谢的信都没有,真是不好意思。在此,我向老师表示感谢。还有一件事,去年年底,研究计划出来了,研究将在今年开始。

祝:新年快乐!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1月13日

三(2015年)

秦教授:

现在研究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。我们这期间主要熟悉了一下“基因剪刀”的技术操作。其实说白了就是以往的限制酶的加强版。我们用限制酶来进行转基因,现在也是一样的。
听说国外也有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,不过也不知道怎样。
今天要跟您说明的是这样一件事。有个九零后的小伙子,年轻大胆,提出了一个想法,就是把与癌症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修改了会怎样。您也知道。癌症是因为这两种基因同时变异(改突变)才发生的。所以,我们向上级报告以后,得到了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同意。
现在,我们找到了一种可以抑制某种由鼠类传播的病毒的蛋白质,正在尝试把这段基因导入到小鼠之中,这样,以后就可以大面积地抑制这种病毒了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6月2日

四(2015年)

秦教授:

已是年底了,在此先祝老师新年快乐。
我们最近掌握到了一项技术,是美国发展的CRISPR-Cas9基因剪刀,可以用来定向敲除基因。意思是,我们的研究有了另一个“武器”。于是,上级把我们研究小组划分为两个部分。一个继续小鼠研究,一个负责这种新型剪刀的工作。可是,我们的研究之中出现了问题。这种基因剪刀很难定向敲除基因。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好的办法呢?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12月18日

五(2016年)

秦教授:

对于前几封信里提到的关于CRISPR-Cas9的问题,我们采用了您的建议,收到了极好的效果。在此,我代表所有的研究人员感谢您的建议!您告诉我们,既然工具的使用方法难以掌握,那为何不改进工具呢?这样的话真是至理名言!于是,我们用相似的方法找到了另一种限制酶,它可以剪短一类常见的四碱基对顺序,从而在转基因上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。而我们,现在正在用这种加强版基因剪刀做研究。
老师您说您看到了今年有关一些全球威胁评估的文章,说里面有基因剪刀。我们也有人留意到了,它被称为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。不过,我们不会让这种技术落入到坏人手上危害社会的!我们是在尝试着为人类造福。荀子说过,“人定胜天”,我们也坚信癌症是可以攻克的!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4月15日

六(2016年)

秦教授:

跟您汇报一下当前的研究进展。
我们找来了一份癌细胞样本,分成了几组。第一组,把提取到的基因的正常情况导入原癌基因中,也就是原癌基因恢复正常了。在理论上,只有两种基因都变异了才会变成癌细胞,所以理论来说,我们把一处基因“还原”是可以把细胞恢复过来的。第二组,我们编辑了抑癌基因。第三组,我们编辑了两种基因。然后进行多次实验以后,我们发现,在癌细胞的环境中,这些细胞更容易受攻击;在正常细胞中,存活得也不是很好。因此,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。
这时,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。正常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,因为分裂过程中会造成端粒的缩短,最后失去分裂能力。那么,有没有办法在癌细胞中也“制造”出这样的情况使癌细胞无法继续增殖呢?于是我们找来了一些教授,现在研究开始往这边偏转了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11月8日

七(2017年)

秦教授:

如前信所说,我们找来了一群专家。研讨以后,有部分支持自由基学说的人提出要给细胞就这样设一个“程序”,使细胞在增殖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凋亡。经过近年的努力,我们真的做到了。
这之间经历了不少的失败。这些都不提了。最后,我们把基因拼接到抑癌基因上的时候,实验成功了。只是,我们现在还没找到防止二次突变的方法。所以,一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4月18日

八(2017年)

秦教授:

向您报告两个好消息。一个是小鼠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,未来我们将可以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。听说最近很多国家都有这方面的研究。非洲的科研人员好像在培育转基因蚊子,使蚊子的后代不孕,以减少蚊子数量。
第二个是我们的研究进入到灵长类的研究中了。在前三批小鼠和第一批猴子的试验中,效果不错。于是我们要来了人的癌细胞样本。尝试治疗癌症。老师有没有好的想法呢?

敬祝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。
学生 陈医
12月5日

九(2018年)

秦教授:

老师,我们最近在试一种“以毒攻毒”的方法。我们打算用一种“新病毒”来攻击癌细胞。这种病毒是偶然发现的,能够向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发动攻击,是一种十分特别的RNA病毒。我们用基因剪刀进行转基因以后,“新病毒”会在分裂了一定程度以后停止分裂,自动凋亡。所以,配合上常规的放化疗,我们有希望治愈癌症。只是,这种“新病毒”会无差别攻击细胞,所以,如何控制它是最大的难题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3月12日

十(2018年)

秦教授:

老师,您叫我们尝试在充满目标癌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我们研制的“新病毒”,这个方法或许可行,但我们还需要长时间来验证。因此,现在能做的事就是等待了。研究室里只剩下了常规人员,到临床试验的时候或许人会多一点吧。
另,听闻您的身体不太好,切望保重啊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4月21日

十一(2019年)

秦教授:

有近半年时间没来信了。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做动物实验。而且按您的方法,成功了!“新病毒”在长时间的培养基繁殖以后,到体内时会主动攻击“目标病毒”,研究的猴子都存活下来了。恢复较慢的在三个月以后也恢复健康。现在看来,研究成功了!
我们在《science》杂志上发表了比较短的成果介绍,国内的报刊中也还没太多透露。我们打算下一步真正找到病人来试验一下再另作打算。可是……您也知道。这个冒着一定的风险。所以,我们希望您能提供一点意见。

敬祝新年快乐,身体健康。
学生 陈医
1月16日

十二(2019年)

秦教授:

老师,我好犹豫啊!我们找到了一个癌症患者,说是愿意配合我们的实验。他是晚期肝癌,医生说还有大概两个月时间,可是,在找到人以后我们反倒有些不敢试了。这种治疗无论如何还是有风险,假如老人(患者)因我们而死,或是因此早早离世,那么,所有研究者心中都会背上一笔债。我们依赖了您那么多次,可是这次还是要依赖您。十分抱歉,想听一下您的意见。

敬祝新年快乐,身体健康,阖家幸福。
学生 陈医
2月9日

十三(2019年)

秦教授:

老师,谢谢您!您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啊!您鼓励我们整个团队迈出了这样一步,我们的感谢无以言表。有您的支持,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也落地了。现在我们正紧张地培养者“新病毒”。
您在信中写的“你的心本来就决定想去做了,却还犹豫不决”可谓是一针见血。然后,我的小聪明也被您不留情地指了出来“你若不是想去做,为什么要把那个病人还能活多久告诉我?”但尽管如此,您仍在鼓励我们“既然想去做,就别迟疑。老师支持你。”“那个病人如果可以因为你们而活久一点,我相信他也会欣慰的。”如此种种,句句话都点醒了我。
谢谢您,老师。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的!
又及:老师何时用上电子版了?真好。不过,我们还是会记住您的话,多用笔头记录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2月22日

十四(2019年)

秦教授:

治疗很顺利。我只去见了那个老人一次。样子有点像您,不过比您要苍老许多。
现在的治疗同计划中一样,病人体内的癌细胞正在减少。一切都按部就班。
不过,前几天,先前研究的猴子有几只莫名其妙死去,或许是感染了病毒。我们在对活着的猴子做检测,希望不会有什么事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4月19日

十五(2019年)

秦教授:

五一长假时给您去了一封信。说了一下我的不好预感。您叫我别担心,可现在这个预感恐怕要实现了。我们在猴子尸体里找到了一种新的变异病毒,堪称加强版的致癌病毒。我们本想做些化验,但是上级知道以后马上把材料收上去了。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。实验的猴子全部被带走了。
我只希望那个老人没事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6月15日

十六(2019年)

秦教授:

恩师,我的预感真的变成了现实。那个老人在治疗的五个月以后,于八月九日,离开了人世。死因似乎和猴子研究中发现的病毒有关。整个团队都十分沮丧,都是我的错。老人遗体火化时我甚至不敢面对他的家人,最后也没有看老人最后一眼。
在我最低落的时候,我甚至想死,可就是这时,我收到了两封信。是您和老人的信救了我,让我活下来。
老人在信中说,“不怪你”“很开心可以那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间”“希望我能帮助到你们的研究”“我这样死去很快乐,很欣慰”“希望你们科学家继续加油”。由此种种,我深受感动。他离开了世界,却在离去之前拯救了我。
然后我又收到了老师您的信,叫我别伤心,尽力就好,“尽力用科学为人类谋福祉”。
我会的!人可能无法战胜自然,癌症之后,可能又是新的病痛,但科学不会停止,科学会帮助人类越来越适应自然,而这,就是我的任务。

敬祝身体健康,生活如意。
学生 陈医
8月13日

十七(2019年)

秦教授:

恩师,我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寄到给您。但我希望您能够听到我的声音。
作为您的学生,我怎么这么笨啊。现在才知道您已经离世,才知道您,就是那个老人。老师,我早就应该知道了。我听说您病了,来信却没有询问您的病情;当您不再坚持您的习惯,写信改用打印出来的纸时,我就该想到发生什么事情了。而当我看见您了,却还认不出年老的您的时候,我真的,现在想起来,无地自容。
您在病痛中仍然鼓励我,安慰我,您的恩情,我一辈子都难以回报。唯一能做的,或许就是听您的遗嘱,“尽力用科学为人类谋福祉”。终生奉行。
希望您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,祝福我们。

您永远的学生 陈医
8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