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车记 3 (小青end)
我本以为我和小青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,现在看来,我的希望是落空了。
跟她有关的事情,我想我是不会再写下来的,赶车记这里的登场,也许是,我希望是,最后一次。也还好这是以前的我写好的,我只需要稍作修改,否则,要让我再去回忆,涉及到她的出场,无语凝噎。
就像如果再要我去描绘现在发生的故事,那就得往刻在我心底的悲伤一次次拓印,我无法去写,也无法承受。何况,单方面的讲述也对她不公平。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会这样祈祷:
愿小青平凡但是健康,充实带着快乐,未来总有美好。
小青是我较好的朋友之一,但因为路途不一样,在此文中出场机会寥寥,但是,如果说第一次和小青有关的赶车经历值得一书,那我能记起的第二回跟小青相关的故事,算得上所有经历里面,最为精彩的一幕。尽管如今回忆起来,那也算是我的辛酸历史了。
时间和上一回同年,是几个月后的9月30日,国庆假期的前夕。
在开学一个月以后,难得有一个小假期可以回家,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,我和一行朋友们分开,独自一人去高铁站坐动车回家。
临行前,在学校分别时大家还打趣道:“就你小子最精明了,竟然抢到了高铁票!”他们都要一起坐两个小时的客车,相比起来,尽管要一个多小时赶到高铁站,流通的空气和更加舒适的乘车体验自然是所有归乡人的首选。我笑道:“我可是提前了14天密切关注的,一有票就抢着下单了!”但说是这样,我的印象里,这次抢票并没有费特别大的力气,我只是有天下午点进去看了一下,就看到有票了,然后就购买了。当时各种抢票软件是大行其道,说实话这样直接买到票了我也有点吃惊,不过从开始赶车以来,我的运气一直都非常好,这次也就只能归结为运气啦!
我看了看时间,离一贯的六点五十的动车还有不到两个小时,该出发了。我跟同学们道别,独自一人走到熟悉的公交站,等那辆直达高铁站的205号线。不过,我对于等车的困难并没有心理准备,直到经过了几辆满载客人的公交车,尽管那都不是我要等的车,但也算是为我敲响了警钟。然而等车的困难其实是可以预见的:国庆假期;并且我要等的车都是跨区的,而本来假期回家的人就多。等了十几分钟,205号线终于经过了,可是,我等待的地方毕竟不是始发站,经历了好几站之后205和前面经过的车一样,载满了客人,没人下车,自然我也上不了车,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轰隆隆地驶离。
刚要步入十月的阳光依旧能够把人晒到满身大汗。
在这个站和我一起等车的还有一个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小姐姐,她手里拉着个黑色的行李箱,看样子也是要去高铁站的。错过了那辆客满的205之后,她先向我搭话了。
“你是要去东站吗?”
“是,您也是吧。”
“对,要是公交还不来,我们要不一起打车吧?”
“可以啊。”我想着,反正自己现在也正愁不知道怎么能去高铁站,多一个人一起打车至少能省点。
“那就再等等吧。”
那个时候,滴滴等打车软件才刚开始有流行的趋势,坐公交车也还没有支持微信和支付宝付款,出行的习惯一时半会还没改过来,如果是到了后来网约车大行其道的时期,那基本不用担心赶车的事情,唯一需要在意的剩下了时间以及潜在的堵车风险。也因此,这种赶车的经历也会就此成为时代的烙印吧?
不过,我们又等了没多久,一辆接近满客的k1路车缓缓在我们等待的公交站停了下来。从旁边立着的线路牌上可以看到,k1路车和205重合了一半的路程,就算最后要打车,至少也能节省不少打车费。k1路是这个公交站能乘坐的跨区的三辆车之一,另一辆k开头的车,和现在的k1路一样,都是比较少见到的,因此,能够遇上这稀有的车,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。
我们勉强挤上了这辆公交,又过了没几个站,车就满客了。这里的满客是,走廊都挤不下了,完全上不了人。因此车开得不算特别快,在经过其他站点的时候,如果没有人下车,也就是象征性减速一下,就如同我等车时遇到的205一样,只有到了有客下车的站,才有上客的可能。事实上,不用我多说,这辆公交肯定是超载了,但是,就算是205,或是别的跨区前往高铁站的车,超载是十有八九的事情,除非原来公交车的设计核载容量就很大很大。
由于对这辆车的线路,或者说对隔壁区情况的不了解,于是我找小青聊起来。小青比我要先离开学校,也比我先坐到车,不过她坐的是别的线路,好像还转了一次车。我跟小青说,我坐上了k1路车,她也表现得很惊讶:“k1路吗?我都没坐过,这车很少的,一天估计就两三趟。”
“是吗,不过别的车我也没等到,就没办法啦。”
然后我将车内贴的站牌路线图拍照发给她,问:“我现在应该在哪一站下车比较好呢?”
“你是要去东站吧?在友谊广场前下车会比较好,那里再走几步路就可以去另一个站,那个站车比较多。”
“好!”我便跟着这辆公交车,在不熟悉的街区转来转去,到小青说的那个站时按铃下车,之前和我一起等车的那个连衣裙小姐姐则还在车上。
下车以后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小青,我跟她打招呼然后问:“你还不回家嘛?”因为现在已经六点过了,离她回到这边也一段时间了。小青说,这边离她家很近了,她只是先去和她妈妈回合,然后再一起回家。
诸如此类的日常闲聊下,小青带我来到了名为友谊广场的公交站,想到之前那个公交站叫友谊广场前,我打趣地问:“难道还有友谊广场后的站?”
“没有啦!”小青笑着给出了否定的回答。
这个公交站算是个大站,排队的人很多,也有很多线路的公交会停靠,我随便看了一眼站牌,往常要坐的另一辆去东站的204路就经过这个站,除此之外还看到了别的没坐过但是是以东站为终点站的车。
小青又问:“你的车几点啊,能不能赶得上?”
我说:“这次的车和之前不一样,好像是七点多,时间还是够的。”
就这样,我和小青一边聊天一边等待;果然,车多就是不一样,等了一会儿,我便乘上了相对熟悉的204路,跟小青告别。意外的,车上人并不多,我甚至还有座位能坐。更重要的是,按照现在的路程计算,时间完全赶得上。
不过,随着路途的推进,人数也在缓慢增加着。几站之后,我在上车的行人中看到了一开始的连衣裙小姐姐,我笑了,不过她站在车的前面,我坐在车的后排,她大概没有注意到我。
又是一段路程以后,满载乘客的公交车慢慢驶进了东站的停车场。我跟随人群下车,目送着一些赶得很着急的旅客拿着大包小包往售票厅跑去。我看了看手机,现在是六点半多,离开车还有时间,甚至说来的时间刚刚好,我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胜利的微笑。
售票厅有4台取票的机器,但是,取票这种事还是很靠运气,就跟任何排队办事一样,队伍人数并不完全决定了快慢,更重要的要看前面人的办事效率,取票也是这样一种情况,如果人不熟练,如果机器本身有问题、网络不好,都会造成取票时间很长,就这一点来说,刷身份证进站是真的一项好举措。
我排的队伍前面有八九个人,如果时间真的不够了,就跟排队的人说一下,比较着急希望先取票,一般都会被允许插队的;不过,目前来看,都是年轻人,一个人取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。虽然排哪条队是自己选的,不过这大概也能归为运气的一种吧,我心想着。
然而,好运到头来总是有要还的时候。
我一边排队一边掏出手机确认行程信息,一边拿出身份证准备好取票。这不看可能就要出事,一看就是知道出事了。总之,一句话概括起来是:我把票买反了,始发站和终点站买倒了。难怪只有我一个人买到票了,而且没有经过抢票的手续,其他人都没有抢到票。我买票之前为什么就没有认真看一下呢?哪怕再看一眼?
取票的队伍依旧在慢慢蠕动着,我踱步离开了队伍。总之,先,先拿出手机跟家里人说一下吧。我没有特别大的精神波动,但一下子冲击得头脑有点空白,或者不如说,我确实没有想过发生这样事情能有什么预案。
似乎有被问到接下来的安排,我的想法是,先回到学校那边的车站,看看能买到几点的票。反正,票肯定会有的,就算是晚上的票都买完了,第二天的票也可以买到,这样,只需要在哪里找个地方过一夜,再不成,也还有回学校这条后路呢。
差不多7点的天色,是夜幕拉到一半,还没有完全落下的深蓝,天空的西侧有云,没有斜阳穿破云层给天空上色,深蓝色,blue,刚好是忧郁的体现了呢。我苦笑,慢慢走回了公交站点的地方,一辆201还是204刚好要开走了,我犹豫一下,想着继续留在高铁站也没有用了,便上车往回赶。
出了高铁站一段路之后,天就黑了,路上的路灯也在不久前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。隔着窗看着路灯一点一点地向身后而去,没擦干净的车窗玻璃在其间加了一层磨砂,像是隔着泪花在望着这座城市,望向通往高铁站的道路,那是回家的捷径。
回程的公交车上人很少,我一个人走在靠后排的地方;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了还没一半,时间却像被拉长了一般,失去了量度的标准,让人无法感受到快与慢。只有窗外掠过的景,穿窗而过的风,沉默的人,灯光影照下,似乎是一幅都市凄清的画卷。
我无法体会到家里人是如何的着急、不安,不知何时涌上的悔恨填满了心头。如果当时好好买票,认真看一眼,即使是国庆,现在也应该坐在了客车上,即使路程还要很久,可是和同行的伙伴们有说有笑的,比现在一个人,好多了吧。
我环顾四周,公交车除了我和司机以外没有别人了,时间是七点多,许多家庭的饭点时间,路上的车也不多,也许我该感谢还有默默开车的司机师傅和我在一个空间里。不过,另一方面,通信是能跨越空间的。
我跟父母保持了一下联系,他们好像在联系亲戚,在尽可能地给我想办法,一面还叫我不用着急。可是,从语气和内容听起来,他们比我着急得多。
恰好此时,G汽车站这个建筑滑入了我的眼帘,公交车适时停下了。我思考了一番。平时坐客车回家的话,G汽车站是必经之路,而且经常有在这里上下客的情况,那么,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尝试在这里买票,从中途乘上客车回家?
想到这点,我立刻跟父母说明,不过同时,公交车没有停下来等我思考,接上一个客人以后,204按照既定线路又继续行驶下去了。
父母听完我的说明以后感觉可行,不过听到说已经过站了,又提出,让我先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,买票什么的吃完饭再弄。
正好我也肚子饿了,于是在地图上搜索了有饭店的地方,在距离最近的公交站下车了。
当时的快餐吃的什么早已记不清了,只记得是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小餐馆,人还挺多的,吃的是米饭,配菜可能就是家常那种;整个店铺装修是以黄色为主色调,营造了温馨家庭餐馆的感觉,这让我这种尤在局外的人更不适应了。我找了靠窗的单人桌坐下,继续通过手机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。
不记得是怎么跟小青说明把车票买倒的情况了,吃饭的时候,由于父母一个电话打来说,“如果可以,找同学家借住一晚,明天再回来也行”这样的话语,我虽然觉得羞耻,还是向小青问出话来了。没办法,我在那边熟识的也只有她一个人。
结果当然是意料之中的。如果我是女生,那可能还好点。
小青又说,要不我帮你问问别人吧!她提了一个我认识的同学的名字,只不过我和他不算特别熟。我说行,但是不用再问其他人了,毕竟,收留一个不认识的人一晚,尽管是朋友的朋友,也不是完全可以放下戒备的。
几分钟之后,小青遗憾地跟我说,那个同学他恰好不在家,所以没办法了。“要不我再给你问问别人?”
“不用啦!谢谢你!”我连忙回绝她的好意,打扰别人不好,而且那样其实也会令我自己不快,既然有可能能收留我的人没办法了,就随遇而安吧。
小青还在很不好意思地说她家没有别的房间的事情,让我都产生了愧疚感,早知道确实不应该来麻烦这个老好人的吧。
以我有别的方法为由把小青那边搪塞好了以后,我把拿来给手机充电的移动电源放回书包里,手头的东西也都放好,一个书包,书和练习册,一个手机,耳机,还有公交卡……嗯,少了什么东西?我的,身份证呢?
我翻遍书包,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,再放回去,没有!把口袋翻出来,空空如也。店里,地上,还是没有。我翻来覆去找了两遍,身份证丢了的事实被证明得愈加真实。
身份证丢了!
说实话,当时发现买错票我还不担心,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,总能回家的。但这回看到身份证不见的时候,我是真的慌了。这件事情,可大可小的,再加上,打电话回家一下之后,家里人的焦急情绪也传染了我:如果被坏人拿去做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……你认真找过了吗?
找了!我都找过了!似乎是因为焦急而生气,但是我努力克制住了,父母也没再说别的,我跟他们讲了可能丢的地方,似乎他们也知道再责问我也无济于事。
我回忆了一遍。最后一次见到身份证,是在取票的时候,取票之前把身份证拿了出来,但再之后,就没有印象了。可能是身份证和手机放在一起,拿手机的时候不小心掉出来了。可能在高铁站丢的,也可能是在公交车上,或者甚至刚刚下车的时候丢了,最后这点应该可能性最小。我看了看时间,现在回高铁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,去一趟,可能就回不来了。与其去到那更偏僻还没处安身的地方,不如留在这个看似繁华一点的郊区闹市。
本来我还在想,即使回学校没办法进去,也可以去酒店开个房间,虽然未成年人,但是有身份证,说明缘由应该还是会获得允许的吧。现在就更加麻烦了,说不定,会被当成离家出走的小孩?想到这,我不禁笑了。
我的身份证,直到最后,也不清楚丢在了哪里。也许留在了某个角落积满灰尘,也许被保洁或者哪位好心人捡到了,交到失物认领的地方,和那些无人认领的身份证放在一起,也许被拿去做违法的事了我还不知道,也许,它已经掉在大路上,被车碾压过,扫入垃圾处理器中,被粉碎了,被烧毁了,被埋在了地下。尽管那曾是我身份的象征,我却一无所知。
想到一个荒唐的,可以用作科幻小说的题材,我的身份证被人用了,从此我不再是我,我只能再去捡另一个人的身份来用,而那个拥有我身份的人,他,或者她,成了我。
我疲惫地走出了小餐馆,虽然是吃饱了,却没有恢复太多的能量,实际上,我发现自己还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:没有身份证,我可能连汽车票都买不了。
那要不,还是先回高铁站找找?不对,之前就想过了,去高铁站的话,能去,但是不一定有车回来了;不如还是回学校,第二天再去高铁站也不是不行,而且,如果到那时没有找到,还可以去公交车站的总站那边看看,对,204正好顺路。打定心思,我决定先回学校看看能不能住一夜。我又拿出了手机,还好有手机的存在,如果是以前,只能看地图,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少,就像我小时候坐客车转得晕头转向的那样,就更加令人绝望了。正好这时,小青问我有什么安排,我没有明说丢了身份证的事,只是把刚刚的决定说了一下,她说了一句一路小心之类的话,她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吧。
我去公交站研究了一下线路,然后坐上了返回学校的车。刚上车没多久,就接到了家里人的电话,问我现在在哪。
我说在公交车上,准备回学校呢。
爸叫我就近下车,他在联系亲戚,好像可以帮上忙。我问是哪个亲戚,他说是表姑丈。表姑是我们在这边唯一的一个亲戚,事实上,我来读书之前对这个亲戚并没有什么印象,过来以后见了几次面,但是并没有保持什么长期的联系。也是这个原因,第一时间我并没有想过要去求助他们。
我没有别的能够解脱困境的办法,因此听话按铃下车;停留的这个公交站,只是一个普通的道路中部,附近似乎是一个新建的小区,但是没有太多的店铺,只有路灯光照着路边的花圃;马路对面是几个孤零零的店铺,有一个饭店看上去亮着灯。
公交车站似乎是新建的,经过的线路不算多,只有我一个人站在站牌下等待。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,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,一下把影子又照出两个分身,时而拉长变淡,然后消失;但是路灯光下的那个,我的同伴,似乎只有他不离不弃。
尽管车不算多,但依旧来来往往,没有减速地越过我的眼前,身后越过辅路,似乎传来了人的嬉笑声,在小区楼下散步,有风吹过,扫走了几片落在花圃上的落叶,有些叶子掉在柏油路上,似乎不愿意离开,剐蹭在柏油路上的声音,不知为何听起来像是呜咽。
也许风也想把我吹走,吹离开这个城市,我感到了深深的孤独感,虽然,我生活了一年多的区域离这里也就十几公里。一个人,背着包,就像走在陌生的城市一样,这种感受,高二的时候被我写到了一篇名为《闰月》的小说中。
表姑丈那边迟迟没有准信。事实上,隔了一个区的地方,他对这块应该也不会很熟悉,我没想好他会有什么方法。甚至有点怀疑,自己在这里下车是不是好主意,不如再往学校的方向多走走。
家里人那边只说让我等着。当时不只是打车没有盛行,导航定位的精确度也不如现在,或者说,地图上的标记点没有如今那么多,我生怕我一走开,他们就找不到我了。而如果留在公交车站,至少,导航的位置里是有的。
等了半天,我忽然觉得有些尿急。从四点多在宿舍收拾好以后到现在八点多,还没上过厕所。坐立不安地又等了几分钟之后,我决定穿过马路,到对面的那家饭店借个卫生间。
饭店只有一层的铺面,大概二十多米的长度,和旁边的比较一下,大概是两三个那种小店铺,中间打通了的结果。里面摆着很多桌椅,有一家人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,坐的是红色的塑料椅子,饭菜看着是新做好的,热气腾腾,还有人没落座。
我说不好意思,我想借个卫生间。店家的大叔指了指方向,“就在里面左转。”
等我上完厕所出来的时候,一家人已经围坐在一起,一边吃饭一边聊天,其乐融融;我就是个陌生人,路过他们的生活两分钟,然后就离开了。我像他们道谢,他们说不用谢,饭桌上的谈话继续,我走远了心里再一次道谢。
我回到公交站,刚刚的经历仿佛我也喝到了饭店的热汤一样,心里似乎多了一点温暖,这个城市,陌生的地方,似乎也没有完全地排斥我。虽然并不意味着这个城市在接受着我,可她毕竟伸出了一只手。
在公交站等到九点多,其间表姑丈打了两个电话过来,我说明了我的位置,并且,考虑了回家时候的方向,等在了“正确”的那一侧。
第二次通话后不久,两辆车一前一后地停在了我的面前。表姑丈从前一台车上下来,他口中碎碎地嘟囔着几句带口音的话,似乎是对我选的地方不满,又或者是对这个“穷乡僻壤”的不满,又或者,是因为亲戚找上门而不得不出来安排联络打扰了他的假期前夜。我不得而知。
表姑丈对我的迟疑似乎有点生气,招呼我过来,念叨了一句怎么这么不小心之类的话,我不清楚他究竟记不记得我,稍微寒暄了一句。他没回应我,只对着后面停车的副驾说话,听他们的谈话,对方似乎是表姑丈的同事,两个人是也要在假期回家,恰好跟我顺路,看他们的样子比我大个十来岁,面相都挺和善。表姑丈跟他们说了几句拜托了麻烦了的话,他们就回复说反正顺路,不麻烦。
车上只有我跟他们俩,我坐到了后排。我忘了有没有问过他们的名字了,也许有,我没有记下来,但更可能没有问过,虽然是同一辆车子,也只是几个小时的同行人而已。就好像以后我坐高铁,即使遇到了聊得还挺好的旅客,好几次之中,我也只是加过一次好友,后面还几乎没有再联系过。
陌生人,就应该保持陌生人的距离吧。
一路上,我们都没怎么说话,他们偶尔说几句,我也不会去插话,可能他们也有想过要聊个天缓解气氛,但是,到头来我完全不记得车上有发生过什么长一点的对话了。可能因为有了回家的方法之后心里放松了,疲惫感一下子朝我袭来,因此也懒得开口,懒得注意更多。
在上高速前,他们两个人下车小解了一次,是在郊外,两个人去草丛边解决的,他们还问了我要不要去解手,我说不用。
高速上的景象,我不曾遗忘,却记忆模糊,是那种分不清距离,分不清时间的模糊,似乎从一上高速开始,景色就未曾变过。
前方是一排排的红色尾灯,就像在缎带上,每隔一定的尺寸就绣上红色的格点一样。高速堵车。车子点缀在高速公路这条长长的缎带上,车与车之间间隔可能也就十米,车开的速度很慢,密密麻麻的;我想着,不知道我的同学们,是不是也遇上堵车了呢?国庆回家就是如此,那春节时候,农民工返乡的路上,是不是会比这个更加的密集,更加的缓慢?是什么时候开始,变得这样的呢?从汽车多了开始?又会在什么时候,有什么办法能够缓解这种情况呢?
好多事都没有答案。
不知道为什么,我想到了他们上高速前解手的事情,如果在高速上尿急怎么办?我又想到了似乎看过的报导,长途车上的司机准备了一个塑料瓶子……
无端地各种瞎想着,把我的精神拖入了半梦半醒之间。
凌晨一点多,在我已经不知朦胧入睡又朦胧醒来多少次之后,我们下了高速,随后,我回到家乡。我打电话给自然还没有睡的家里人,让他们来接我,那两位捎带我回来的大哥,则开着导航,从国道继续他们的回乡之路。我向他们道别,顺便献上了深深的感谢。
国庆假期的第二天,我被拉着去派出所办了身份证的挂失和补办。